转眼到了高三期末考试,当同学们都卯足劲冲刺高考时,小伟却收拾书包回家了。
那天是周六,该大休了。晚上回到家里,他一声不吭地回到自己房间,把书包一扔,倒头便睡。一觉睡到次日中午,妈妈(王女士)做好饭叫他,他仍然说不想吃。下午一点多,王女士开始催他去上学,他厌烦地对妈妈吼道:“别催了,我从此不再上学了。”妈妈一听,立即火冒三丈。心想:别的同学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,你回来睡了大半天,我不批评你就够了,竟然还不去上学。这是要翻天的节奏吗?当王女士准备火力攻击小伟并敦促他立即返校时,发现小伟很冷漠地看了她一眼,随后“砰”的一声,狠狠地关上了卧室门。任凭妈妈再敲门,小伟始终不作任何回应。
王女士感觉事出蹊跷。儿子平时学习很好,每次考试稳居年级前三名,全市联考成绩也在前十名,这样的成绩,考上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的可能性是很大的。她和老公早就期待儿子今年能够一举成名、考取名校。眼看到了“焦麦炸豆”的关键时期,儿子却撂挑子了,到底出了什么事呢?
王女士的第一反应是把儿子叫起来问个明白,但是儿子就是不开门,也不应声。她慌乱了,怕儿子遇事想不开,便给老公打电话商讨办法。在等待老公回来之际,她又打电话联系了小伟的班主任老师。老师说:“上周放学时,小伟曾请假说家里有点事,下周不来了。当时,我没往深处想就同意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小伟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是不太好,上课总是走神,爱坐着发呆,也不怎么和同学们交流。上次模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,下滑到了班级第17名、年级第132名。是不是成绩明显下降让他难以承受?或者是过早地出现了考前焦虑?”
王女士听到儿子的成绩下滑如此明显,心里咯噔一下。儿子回来并没有说过成绩不理想,她以为儿子还是班级的佼佼者呢。她心里开始升腾起对儿子不满的小火苗,但是儿子不开门,她有火也无处发。
老公(林先生)回来了之后,王女士把儿子的情况大致叙述了一遍。林先生二话不说,跑到儿子房间门口用力地敲门,并大声说:“小伟,快开门,我限你一分钟把门打开,不开我就要踹了!”屋里仍旧没有动静。林先生又提高声音说:“我数十个数,再不开我真要踹了!”林先生开始数数,夫妻俩心里七上八下,一眼不眨地盯着门。就在最后一刻,房间门突然打开了,小伟睡眼朦胧地打量着父母说:“你们能不能消停一会儿,我睡觉都睡不安稳!”这句话可把林先生惹恼了,上去就一个耳光,恶狠狠地对儿子说:“还睡?没看见人家都去上学了吗?”儿子捂着脸退到床边坐下来,冷冷地说:“今天你打死我,我也不去上学了,大学我也不考了!”说完用被子蒙住头,任凭打骂、劝说,再也不说一句话。
夫妻俩彻底傻眼了。林先生怒火没处发泄,就指责妻子说:“你这个妈是咋当的?儿子成绩下滑成这样你都不知道,看你把儿子教成啥样子了?真是没用!”王女士本来就压抑了很多委屈,被老公指责,便立即反驳他:“嫌我没本事,你咋不管孩子?我对孩子尽心尽力了,谁知道他今天中了哪股邪?”夫妻俩话不投机就吵开了。林先生摔东西泄愤,王女士痛哭不止,家里顿时闹翻了天。但是小伟对此毫不关心,仍然安睡如故。
孩子不是满足父母欲望的学习机器
小伟每天吃了睡、睡了吃,除了吃饭、上卫生间,连卧室门都很少出。林先生打了也骂了,王女士哭了也求了,小伟就是不去学校。他说,学习没意思,生活没意义。迫不得已,林先生只好让妻子求助于心理咨询师。
当王女士找到我时,小伟已经半个月没去学校了。因为小伟不愿意到咨询室里来,我只能通过王女生和林先生了解小伟的情况。
首先要对这个家庭状况进行评估。我了解到,林先生在一家私企做销售部的区域经理,经常出差,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。王女士原来在一家企业工作,企业破产后,就成了家庭主妇,在家专职照顾上初中的儿子。
小伟是家里的独苗,到他这一辈,林家已经是四代单传。林家原是名门旺族,林先生的祖父曾拥地百顷,父亲也曾经受高等教育,到林先生这一代,已经家道破落,他过早地失去了读书求学的机会。但是他高中毕业后,通过刻苦钻研自考了大专和本科文凭,而且事业也蒸蒸日上。他希望儿子能够重振家族,因此从小就给儿子灌输考名校、做名人、出人头地的理念,对儿子管理非常严格,稍有不如意,就会“家法”伺候。
小伟很聪明,小学时不打架也不惹事,就是不好好学习,做作业磨蹭,上课不注意听讲,考试成绩总是在中游徘徊。林先生急得没办法,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会打小伟。上初中之后,王女士失业在家,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儿子的教育之中。林先生找了一对一的老师给小伟补课,王女士每天陪伴督促,小伟的成绩竟然奇迹般地从班级的中下等提升到班级前十名,这让林先生欣喜不已。儿子以优异的成绩高上了市重点高中之后,林先生更是信心百倍,认定儿子就是上“北大”“清华”的料。
我很想知道小伟对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。经过巧妙设计,小伟终于答应来到咨询室。颇费一番周折,我才和小伟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。我首先让他描述对家庭的感受。他说:“我感觉在家很压抑,我和父母之间没法交流,除了谈学习好像找不到其他的话题。我就像一个学习机器,父母就像是维护机器高效动转的工人,只要我想停下来歇一会儿,他们就开始焦虑、生气。父母从来不尊重我的意见,我们家没有尊重、没有平等、没有沟通,气氛沉闷,一点也不好玩。”小伟说完,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似乎还有很多压力无法言说。
我又问他:“你父母的关系好吗?”小伟不冷不热地说:“一般吧,我爸像家里的功臣,回来总是对我和我妈提这样那样的要求,稍不如意就发火。或许他在外面跑业务压力太大了,我和我妈都忍着。我妈是那种柔弱无力的人,有点讨好我爸。他们之间没有亲密感,也很无趣,谈的话题还是我的学习,烦死了!”
我接着问:“你和妈妈关系咋样?”小伟再次长长的叹气说:“我妈吧,最烦人的是没主见、情绪化和爱唠叨。只要她在我爸那里受点气,必然会把负面情绪转嫁给我。我的成绩就是老爸的晴雨表,只要我成绩不好,老爸就会冲她发火,然后她再对我哭诉、给我施压,我们家人的负面情绪经常是这样陷入恶性循环的。妈妈对我监控太严,让我根本没有自由。从小到大,我很少参加过同学的聚会和游玩,没有上过游戏厅、网吧、歌厅,每天晚上9:30之前到家。妈妈的过度保护,让我感觉自己很无能,与班上其他同学相比,我的生活经验少得可怜。如果我不按照妈妈说的办,她就会用不吃饭、打自己耳光等自我攻击的方式,逼迫我屈服。我真的是受够了!”小伟说完,双手抱着头,很委屈的样子。
综合收集的信息资料,我梳理了小伟不去上学的原因:
第一,爸爸对他期待太高,他感觉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爸爸的认可。当他是中等生时,爸爸动辄打骂教训;当他上初中学习进步时,爸爸仍层层加码。考了15名,爸爸说:“进了前10名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。”考了前10名,爸爸又说:“考进前3名才是本事呢!”等考进前3名,爸爸又说:“第1名才值得骄傲!”终于考了全班第一,老爸又希望他考全年级第一、全市第一。总之,他感觉爸爸的欲望没有尽头,累死也达不到目标、得不到认可。
第二,父母灌输给他的理念是:只有考取名校、做人上人,生命才有价值。父母会经常在儿子面前贬低那些考取一般学校的学生,以轻蔑的口吻评价他们。当成绩明显下滑时,他就感觉考上“北大”“清华”的希望渺茫了,忽然间觉得生命没什么意思。
第三,小伟潜意识里在以自己的症状改善家庭关系。王女士和林先生原来经常相互指责、争吵,现在团结一致帮儿子走出困境,关系亲密很多。
第四,被暗恋女孩漠视让他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败感。小伟从高二开始暗恋一个女孩,但是这个女孩却喜欢邻班的张杨。因为张杨不仅学习好,而且多才多艺、风趣幽默。有一次,小伟碰到那个心仪的女孩,想跟她说句话,那个女孩却冷淡地避开他走远了。他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,内心滋生出自卑感和无价值感。
第五,近期因为考试成绩下滑让他内心焦躁不安。失恋的挫败感和成绩下滑的失落感,让小伟焦虑不安,注意力无法集中,不想吃饭,总是做噩梦,学习效率越来越低。他害怕下次考试成绩再次下降,不敢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,于是便选择了逃避。
帮孩子启动自身的生命能量
针对小伟“弃考”的原因和这个家庭的特点,我从调整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入手,制订了一套治疗方案。
首先,让林先生降低对小伟的期待值。我帮林先生梳理了他的原生家庭情况,让他明白:执意让小伟考名校,不是小伟的意愿,而是林先生自己的意愿,是他强行让儿子替自己完成心愿。这会给小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,并使他的生命动力严重受限。如果小伟彻底弃考,不仅与名校无缘,连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将失去;如果小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,长期自我封闭,很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心理疾病,到时候后悔就晚了。林先生思前想后,决定降低对儿子的期待值,只要儿子能够正常生活就行,上学与否,让儿子自己决定。
其次,改变家庭的互动模式。我让小伟和妈妈分别以画植物的方式进行家庭关系投射测试。小伟和爸爸的关系:爸爸是大树、自己是小树;与妈妈的关系是:自己是一棵小树,妈妈是缠在小树身上的藤;王女士与老公的关系:老公是大树,自己是小树,而且两棵树离得比较远,自己离儿子较近。我让王女士觉察与丈夫和儿子的关系,引导她今后把更多精力放在经营夫妻关系上,对儿子放手,多给儿子信任和自由成长的空间。同时让林先生明白:爸爸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是爱自己的妻子,引导他多关心妻子,不要让妻子有太多的孤独感、无助感和负面情绪,这样儿子就不会受到情绪垃圾的影响。
最后,让爱在家庭流动起来,启动孩子自身的生命能量,这是最关键的环节。这个家庭太沉闷、太缺乏爱的流动了,需要夫妻双方迅速调整交流互动方式,让儿子感受到爱的滋养,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,增强生活信心。我给林先生布置了家庭作业:组织一次有趣的家庭会,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畅所欲言,促进平等沟通;让林先生夫妻多给小伟自由选择的机会,多给予肯定和鼓励。同时,我帮小伟重新解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让他明白,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生命,活出自己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。
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。当父母改变了、家庭氛围改变了,小伟内心的坚冰也就慢慢地消融了,心结也渐渐解开了。当他重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、重新定义了生命的价值、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,便自觉地收拾书包去上学了。父母承诺,不论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大学,都会欣然接受,而小伟也对飞向更广阔的自由天空充满了希冀和期待……
咨询手记:有些家长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足,对孩子期望值太高,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。父母先是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,不论孩子是否有兴趣、是否有能力达到那个目标,父母只管挥动着手中的“鞭子”,驱赶孩子朝着那个目标前进。孩子若不如所愿,父母就会抱怨、指责甚至打骂,亦或还会像小伟妈那样,用不吃饭、打自己耳光等自我攻击的方式,逼迫孩子就范。
如果说父母不爱孩子真是天大的冤枉,但是很多家长真的不懂得如何爱孩子。他们的爱,是自私的、自以为是的爱。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尊重孩子,更没有平等沟通。孩子“享受”爱的结果就是,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,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,没有表达内心真实愿望的机会。孩子的生命能量被父母禁锢着,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。只有等孩子出了问题,父母才觉悟到自己做得太过分了,才开始忙不迭地弥补。
如果父母能够在一开始就尊重孩子,把孩子看作鲜活的、独一无二的生命,放下功利心,放下驱赶孩子的鞭子,以静待花开的心态陪伴孩子慢慢成长,允许孩子有自由空间、允许孩子自主抉择,允许孩子当自己生命的主人,允许孩子绽放出自己理想的样貌……若能如此,则孩子甚幸、家庭甚幸,又何来“问题孩子”呢?
2020-06-10 11:13:17
2019-12-04 13:43:29
2019-12-03 14:39:27
2019-11-26 19:23:20
2019-11-26 19:03:11
2019-11-25 20:35:42
2021-09-12 23:16:18
2019-12-14 16:18:25
2019-12-14 15:39:58
2019-12-12 22:28:03